專訪 Mong Tong - 神秘的因緣到慎密的音源,彰化兄弟檔直面全世界

不知是否因為〈Chakra〉取樣了眭澔平的聲音,命運的因緣線把夢東和神祕學越拉越近:與友人合作都會心靈恐怖《怪譚之四季故事》、也在白晝之夜為《設計師的仙界傳說》現場 Podcast 配樂。然而他們卻突然宣佈:迷信音樂即將告終,夢東要邁向下一階段了。

年初登上美國 SXSW 音樂節的線上展演,夢東的演出地點在台北市沒有招牌,僅靠口耳相傳的地下場館 Pawnshop,搭配〈A Nambra〉的節奏,鏡頭天旋地轉,第一次揭開 Pawnshop 的神秘面紗。而後發行單曲〈Minyo Pop〉〈天師〉,隨後前進歐洲巡演,回台之後演出不斷,年底又推出了EP《Indies 印》。

和《光之軍》相比,《Indies 印》的音樂在氛圍之外,又能感受到持續的推進,就如同推著自己,馬不停蹄的兄弟檔疾馳奔走了一年,難道不會累嗎?

馬不停蹄的慣老闆

「累死了!」洪御嚷歸嚷,除了自己的作品,他也開始嘗試為其他音樂人擔任製作,十足工作狂。

洪御、郡崎兄弟倆身穿仿古襯衫,一派閒雲野鶴,處理工作庶務卻意外務實,也很有紀律:規定自己規定每年至少要做一張專輯、一張EP,認真當成上班,笑說台灣模式想要超英趕美只能賭上高工時低薪拚了「我們就是自己的慣老闆,壓榨自己」

Sí-Soo-Mih (西索米、死蘇物) 是臺灣喪禮中西洋音樂樂隊的代稱;據稱,若在宣傳或喜慶場合則稱 Fa-La-So(法拉梭)。

夢東自鬼故事、外星人節目、婚喪喜慶場的原始湯中誕生,迷信音樂是他們給自己的標籤,然而這張額頭上的符咒在〈天師〉發行後(天師搭配的香火袋和眼罩組還真畫了一串符)將暫時撕下。《Indies印》是接下來系列作品的先鋒,加入東南亞元素,由發行非人物種、問題總部黑膠的發達之路負責。

前進南洋,音樂的路益發寬廣,〈雜唸〉取樣了柬埔寨的盲人說唱大師 Kong Nay,他用傳統的長頸魯特琴〈chapei dang veng〉,搭配古高棉語講述罕為人知的歷史。去年饒舌歌手 VannDa 找上大師合作單曲〈Time To Rise〉,YouTube 破一億點閱,市場無處不在,讓夢東意識到不需畫地自限。「這不就是柬埔寨楊秀卿老師嗎」問完這句,雙人組對視大笑,面露惡作劇的表情道出玄機:《Indies印》的四首歌曲中文名是愁人、雙生、八才、雜唸,而英文歌名卻是 Bunha、Buniau、Buntik 跟 Showking,是他們紀念今年過世的四位台語藝文前輩的暗碼:文夏、霹靂布袋戲的黃文擇、天宇布袋戲的黃文耀,至於 Showking 這等無雙名號,正是對應楊秀卿老師。

〈雜唸〉還有另一層玄機:前陣子新聞一直報導柬埔寨詐騙事件,社群中瀰漫著藏在正義之下的刻板鄙視,洪御就刻意去找了柬埔寨美好文化的一面,為其小小平反。

通往各界的火之道

音樂方向轉變,錄製專輯的思維也逐漸變化。夢東在這幾年的經驗累積 後,多了製作人的觀點,洪御嘗試把接下來的作品混音調到很尖很高頻,如同重金屬樂一般,把聽眾的耳機跟喇叭當成音箱推出來。響度很高,或許會很吵,但可能也更符合現代人的聆聽環境跟習慣。

除了發達之路,夢東另外一組長期的合作夥伴,是日本新迷幻搖滾 樂團幾何學模樣創立的廠牌 Guruguru Brain,以橋接亞洲與歐美迷幻為己任,Guruguru Brain 來回在傳統東西方定義上靈活躍動,跟落差草原、破地獄、夢東一干台灣異色 樂團都有合作過。年中跟著幾何學模樣在歐洲巡演,Aesop 總公司的人看到夢東大力讚賞,於是返台後有了香氛場的演出經驗,音樂多了氣味。幾何學模樣最終場回到東京,仍然帶著夢東一起。宣告休團,廠牌繼續,對此郡崎不免覺得有點可惜,夢東的下一張全長作品仍然會交給他們,也期望延續東亞迷幻香火。

夢東早期的知名創作之一〈Mountain Pop〉,是改編自楊道火的山地情歌。楊道火是夢東的夢想:他曾大量灌錄輕音樂――亦即「奧斯卡電子琴音樂」,組了太陽神樂隊並替鄧麗君伴奏,留下大量音源,卻鮮少有個人資料。在南島各地遊蕩取材的神祕樂師,似乎也隱隱暗示夢東日後的發展。

夢東覺得自己的狀態跟他有點像,在東南亞各地都待過,音樂地域性很模糊,兩人自承有點著迷這種族群甚至國籍都很流動的狀態。

逐漸熔化的音樂國界

平時經營苔癬盆栽店的郡崎,說起自己另外兼任的樂團 Dope Purple,日系重迷幻突然有了意外的市場回應,表示如今聽眾變多,大家想要找現場好看,獨特性高的演出,也給予夢東足夠的支撐能量,認真往小眾怪異發展。歐洲修練回來,夢東也越來越認真雕琢現場,加入 SPD(Sampling Pad Drums) 以及泰國的三弦 Phin 龍頭琴,雖然Phin 的調音不是西方古典樂的十二平均律,但也因此增添不少意外的可能性。

今年案子告一段落之後,想找合作的經紀人,也想要重新盤整一下手邊的資源,兩人創立古招唱片廠牌,長遠來說希望做台灣廣義類迷幻的東西,短程則用來賣自己的周邊以及各式 side project。東南亞之路,或許有一天會變成蒐集世界傳統元素的七海奇航,他們聆聽、拼貼大量元素、裏頭藏有許多自娛娛人的彩蛋。至於能否產生意義,是在那之後的事,不妨礙創作當下。

那怪談呢?上《關鍵時刻》當夸夸其談的民俗專家呢?逼問之下兩人終於鬆口,表示並未放棄,做完《怪譚之四季故事》後,會繼續寫下去,或許有朝一日能像 Netflix 上的美劇,或是早年殭屍說故事的《魔界奇譚》(Tales From The Crypt),做出可以讓他人拍攝的 IP。畢竟,住在日本都心就會被怪獸踩扁,住在美國郊區總會遇到殺人狂,「在台灣就會想到隔壁住了個怪怪的阿北,手持菜刀盯著你,也很合理吧」

Mong Tong’s
BEATs